close

西元1945年(昭和20年),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,當時曾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也脫離了日本的統治,所有在台日商被迫離開台灣。由日本北陸地區來台,具有200多年製酒經驗的商人,西村武士郎在台設立的西村商社,由於所有資產與物資皆不得帶離台灣,當時貨源充足經營盛況堪稱空前的西村商社,面臨去留抉擇。

 

當時在西村商社中職務較高的五位台籍人員,即基隆支店的林石獅、台北本店的鍾廣生與梁清華、台南林江松與高雄徐捷雲,緊急召開會議,討論如何在時代變遷與再次改朝換代的大環境下,讓商社持續經營。短短的半個世紀,人民生活經歷了巨大的變化,當時人民的心境,必然錯綜複雜,需要有過往眾人熟悉的資源持續提供,以協助民生安定,穩固民心。於是這五位台籍的中國人,經過多方考量與深入討論,決定團結起來,將西村商社轉為台灣在地的事業,並以「伍中行」三個字作為新的商號名稱,亦代表自此開始,西村商社將轉為由五個中國人共同經營的商號。

 當時員工

次年,原本身處海外支店的人員陸續回到台灣,之前於廣東支店擔任店長的劉家祐,是當時商社裡的台灣人當中,職位最高者,因此推舉其為商社董事長,各支店則由成立當時出面承接的各區代表繼續負責。在當時環境異變與人文差異下,再加上戰後嚴重的通貨膨脹,物價「一日三市」,剛成立不久的伍中行險些倒閉。民國38年年初,就在情勢最危急的狀況下,中國上海的同仁莊榮輝來了一通電報,告知在四行倉庫裡,尚有庫存奶粉兩千餘箱。得到此消息後,台北負責人鍾廣生馬上回覆,希冀這批貨源能運回台灣救急。透過各方管道,包括有「上海教父」之稱的杜月笙亦伸出援手,讓這批貨安然抵達台灣,而這兩千餘箱的奶粉,就成為了伍中行生存下去的關鍵。

 

同一年,中國發生了內戰,國民黨戰敗撤退至台灣,兩百萬運民陸續轉進台灣後,大幅改制的稅法,讓當時的商家幾乎難以生存,特別是存貨量高的商號,更受影響。當時高雄的伍中行便受到波及而難以招架,於是當時的高雄負責人徐捷雲毅然決定結束經營多時的高雄伍中行,隻身前去台中設立新點,經過一番人事調動與股權協商,台中伍中行也開始經營得有聲有色。

 吳棟樑02

民國49年,為配合中華民國政府規定商定必須成立公司登記,台灣伍中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,之後亦陸續在基隆、台中、台南各成立了五合行,專門批發黑松汽水、梅林食品及伍中食品廠自製產品等,之後民國64年與68年陸續增資至750萬元之規模。

 

到了五〇年代的來臨,社會安定再加上美援的投入至基礎建設,當時工商業發達,經濟蓬勃,伍中行的生意也蒸蒸日上,「伍中禮券」成為了送禮自用兩相宜的商品,「伍中行」三個字則在當時代表了一種身份與貴氣。伍中行還有一項主力產品便是野生烏魚子。在當時,凡是說到烏魚子,便想到伍中行,各式自製罐頭銷往全球,每當過年期間,一天金華火腿的銷售量達上百支,烏魚子甚至高達上千片,每日營業額幾乎可買一棟台北的房子。除了日系外商是當時伍中行最忠實的客戶之外,執政黨高官謀士更是常客,可說每日的伍中行是「往來無白丁」。

 

然而,好景不常,一個企業到達一個極盛規模時,難免遇到瓶頸。在經營多年之後的伍中行,開始有了股東派系鬥爭與利益分配不均的種種問題發生,企業陷入了保守派與改革派爭鬥下的停滯期,同時市場上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壯大,內憂外患的情狀下,伍中行日趨沒落,終至風華不再。

 吳棟樑01     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臺灣伍中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